2018-01-20 13:21 物聯網 智能醫(yī)療
物聯網這一概念最早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物聯網的出現讓世界實現了全球物品都能自由聯通的傳奇,它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很多的研究學者經過對互聯網、射頻識別、電子產品代碼標準、和無線通信技術,分別進行更深層的研究,從而找出他們的共通性,以這幾項技術作為基礎從而成就了物聯網這一有著強大生命力的信息技術。
物聯網的概念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理解:首先,物聯網能夠實現與外界信息的交換傳遞是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但不同的是,物聯網不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要遠遠超過互聯網;其次,物聯網相對互聯網所面對的用戶端,己經發(fā)展到了世界萬物。它的網絡結構的搭建是在人與任何物體之間,所以這樣的一張網絡是錯綜復雜的,同時也是對那些基礎技術的高端應用。歸根到底,物聯網是一張能夠實現所有獨立無生命物體之間的信息交互的網,是一張能讓人們體驗到怎樣與物體進行對話的網,他的出現是世界信息技術的一個里程碑。
物聯網這一信息技術的出現在社會各界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醫(yī)療方面也一樣,智能醫(yī)療服務的應用,對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實現了一個大的跨越,同時也可以使我國醫(yī)療服務的水平有大的提升。從國家現在醫(yī)療服務的發(fā)展來看,對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視,這樣一來智能醫(yī)療服務的發(fā)展將會是必然趨勢。
例如,在血液管理監(jiān)控方面。采用RFID技術對血液進行管理,無論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每一袋血的唯一標識都是這袋血的RFID標簽,上面記錄了該血液的血型、RH值、采血時間、采血量以及獻血者的姓名、身份證號、性別等。使用此種方法,可以在非接觸的情況下快速識別血液信息,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血液污染。
基于物聯網RFID技術的血液管理和跟蹤系統(tǒng),具有血液信息采集,血液入庫、出庫和使用信息的記錄,血液庫存管理,血液信息的跟蹤與查詢等主要功能。血袋上除了有標識血液基本信息的RFID標簽外,還有能測量整個采血過程中血液環(huán)境溫度的傳感器,周期性地把測量到的血液溫度信息以無線通信的方式傳送給閱讀器。
物聯卡(深圳)科技資訊指出,物聯網本質上還是互聯網絡,為了能實現在任何時間和地點與任何對象進行通信,網絡是其最基本的前提條件。要建立智能醫(yī)療服務數據共享平臺,首要一點是要明確數據的來源責任,比如患者的費用數據由相關收費窗口的收費人員負責,患者的病情、診斷、處方、醫(yī)囑等,由門診醫(yī)生或住院醫(yī)生負責,患者的體征、護理記錄等數據由值班護士負責,患者的檢驗結果或影像學檢查結果則由相關醫(yī)技人員負責。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信息從采集、處理到應用的流程規(guī)范,以確保共享數據的準確性。
同時,身份認證平臺是由醫(yī)院信息中心提供授權,讓用戶無論是在辦公室、家里的固定終端,還是手機、PDA等移動終端,都能通過用戶名和口令這種認證方法方便地享用智能醫(yī)療服務網絡上授權該用戶使用的所有信息服務。